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个想法确实非常好,也是各国导弹武器设计者梦寐以求的目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实现它的确有些难。不过从目前导弹武器发展和使用情况看,在某些条件下,还真出现过这种陆海空目标“通吃”的导弹。
怎么才能“通吃”,需要从陆海空三类目标的不同特性,还有导弹的制导形式、战斗部类型和武器制造成本等多个方面来看。
首先,从目标特性来看,这三类目标差异较大。飞机速度较高,时速通常在1000千米以上,而坦克和军舰通常只有40千米。这就要求拦截飞机的导弹速度更高,例如“标准”6导弹,速度最高会达到3.5马赫。而“陶”式反坦克导弹,速度最高也不到1马赫,与大部分飞机的巡航速度相当,这无疑是追不上飞机。
其次,从制导要求来看,虽然三者都是机动目标,但外观尺寸差距较大。比如坦克车体一般长约7米,而典型的驱逐舰长度都超过100米。如果导弹制导精度偏差5米,对打击军舰影响不大,但会错失坦克目标。此外,飞机和军舰的背景环境较为单一,使用雷达等无线电制导方式没问题,而坦克通常是在丘陵或丛林等复杂地形环境中,无线电波受背景杂波的干扰较大。
▲ 美国海军F/A-18舰载机投放“斯拉姆”导弹
第三,从对导弹战斗部的要求来看。飞机通常较为脆弱,飞鸟撞击都能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因此防空导弹通常使用近炸引信,依靠大面积散布的破片造成毁伤。而这对坦克和军舰,就如同“蚊子”叮,不会产生致命伤害。因此打它们的导弹需要直接命中,而且要用破甲、聚能或穿甲爆破战斗部。此外,坦克通常自重只有40吨左右,而3000吨的军舰都是小号的,现代驱逐舰通常都达到7000吨以上。可以轻松摧毁坦克的导弹,对上数千吨的军舰,如果不是打到要害部位,都不会造成太大破坏。因此反舰导弹的装药量要远大于反坦克导弹。比如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全重只有18.5千克,战斗部3.65千克,而反舰的“鱼叉”导弹,仅战斗部就达到222千克,相当于12枚“陶”式导弹。
▲ 肩抗型“陶”2反坦克导弹
最后,我们从导弹与目标成本的比较来看。一架飞机的价格大致1800万美元(90年代的F-16C/D,目前已经翻2倍以上),一艘军舰的价格约10亿美元(早期“伯克”级驱逐舰),而一辆比较贵的坦克,也只有800万美元,这也决定了导弹的成本要求。“陶”2反坦克导弹,单价约1.1万美元;“鱼叉”反舰导弹,单价约112.7万美元;“标准”6舰空导弹,单价约200万(包括分担的雷达与指控系统价格)。不可能用过于昂贵的武器打击数量众多而廉价的目标,用“银子弹”打家雀儿。即便是美国这样的地主家,也不会有太多的余粮。
▲ 车载型“陶”式反坦克导弹(TOW-2)
因此坦克军舰飞机“通吃”,效费比低、不合算。但小范围地“通吃”,还是可以的。各国在导弹发展中,也经常有这样跨界的情况。
例如,美国“标准”舰空导弹,本职是打飞机,但也能打军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就曾被美国军舰多次用来击沉伊朗等国的小型舰艇。美国后来还以“标准”2舰空导弹为基础,发展一款对滨海陆地目标打击的“标准”陆攻型导弹,“标准”4。它采用GPS制导,最大射程可达380千米,可对陆地目标实现精确打击。它实际上已经变身为弹道导弹,准备空海陆通吃了。当然不是“通吃”飞机军舰坦克,而是一个系列里,用两种型号分别打飞机军舰和陆上固定建筑等大目标。不过该计划最终由于任务不明确而夭折。
近年为充实美国海军提出来的“分布式杀伤”概念,又在远程防空的“标准”6导弹基础上发展了反舰型导弹。2016年1月,“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约翰·保罗·琼斯”号发射“标准”6导弹,击中了停泊在夏威夷沿海的美国海军太平洋导弹试射场的“鲁本·詹姆斯”号“佩里”级导弹护卫舰。
▲ 多用途的“标准”6导弹发射
这种跨界在“鱼叉”反舰导弹上也出现过。1986年,美国海军根据1986年4月空袭利比亚的经验,利用现役的“鱼叉”反舰导弹改装,将用于反舰的主动雷达导引头改为对地攻击的GPS+红外成像导引头,发展出“斯拉姆”空地导弹,并在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大量使用。
▲ 由AGM-84“鱼叉”改进而来的“斯拉姆”(SLAM)导弹,外观几乎难以区别
▲ 已经整容不见原貌的“斯拉姆增程型”(SLAM-ER)导弹
在近年实战中,也出现过陆海空目标“通吃”的应用战例。比如“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在反登陆和滨海战斗中曾作为打击小型快艇、登陆船艇的“反舰导弹”。美国还曾尝试用它打击低空直升机和无人机。
因此,发展陆海空类型目标均可打击的导弹武器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些都是在特殊条件下打击特定目标才有效。要发展大中小型目标,或固定和机动,或坚固与易损目标,统统都能通吃的导弹武器,则难度较大了,成本控制也十分困难。
从以上情况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是有可能出现既能打飞机、又能打坦克、还能打军舰的通用导弹。但它很可能是小型、低成本的导弹,“通用”也局限于某些特殊使用情况和特定目标。
李文盛:电子工程学士及军事学硕士,原总参某部高级工程师,从事军事信息与军事战略研究,以及远程作战问题研究,长期参加中国军控学会《年度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核态势评估(年度)报告》的撰写,在军内外十余家刊物发表学术及军事科普论文400余篇,参与《俄罗新军事基本情况》、《美国未来作战系统》等多部论著撰写,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及军队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为核战略与核武器发展、作战使用专家,在防空与反导,以及常规远程作战方面也有较深研究。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文盛
策划:金赫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