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防计量科技战线上的一朵“琼花”
首页> 科技频道> 军事科技前沿> 资讯 > 正文

国防计量科技战线上的一朵“琼花”

来源:光明网2021-05-17 17:21

  琼花,因为其开花时为洁白色,花瓣如同白玉般玲珑剔透,十分高雅,拥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在国防计量科技战线上也有一朵美丽圣洁的“琼花”:她是中国共产党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届、第五届代表,中国计量技术专家、航天计量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乔石琼同志。

  忠诚爱国,践行科学报国之志

  迈进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的大门,来到一处幽静的安息之所,在一块黑色花岗岩的墓碑上,一位面容娟秀、仪表端庄的女性正深情地凝望着,在墓碑的下方镌刻这样一段碑文:

  这里安息的是一位国防计量的开拓者,1950年,她冲破美帝国主义的层层阻挠,毅然回到祖国,投身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先后担任航天二院二○三所副所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工委计量专业组顾问等职,并当选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

  乔石琼,一个纤巧玲珑的江南女子,可就在这个瘦小清隽的女子身上,隐藏着令人难以想象的汹涌澎湃力量——爱国。这力量促使她放弃国外优裕的生活和功成名就的事业,甘愿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用青春、热血擎起一支如椽巨笔,为国防计量科技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美篇章,用坚韧和执着筑起“大国重器”的根基!

  乔石琼同志1922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7年留学美国,获得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博士学位。

  对祖国无限忠诚,是乔石琼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要素和突出写照。乔石琼同志在美国学习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的局势变化,决心早日学成报效祖国。1948年,乔石琼就参加了“中国留美科技工作者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她积极参加留美“中国学生回国服务会”发起的回国服务运动,参加刊物编写,介绍先期归国同学的来信,报道新中国的见闻以及回国的交通信息等,对当时沟通信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据乔石琼的女儿介绍:她曾经问过乔石琼,你和父亲当初为什么要放弃国外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回到祖国?乔石琼深情地说,我们曾亲眼目睹国民党统治时期,政府腐败、民不聊生,当我们在国外的报纸上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进入上海市区时,不进民宅,而在街头露宿的大副照片时深受感动,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因此,决定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

  上海解放之初,因美国没有直接船只驶往上海,需经香港回国,但美英政府合谋,出台“押送过境”办法,由港军警押送至渡轮,然后摆渡到罗湖口岸后,才能进入中国国境。

  乔石琼就是这样以“押送”的方式回到了祖国。当她看到飘扬在祖国上空的五星红旗时,不禁热泪盈眶,激动万分,从此决心竭尽全力以科学报国之志投身新中国建设的大潮中。

  勇于探索,投身航天栉风雨

  乔石琼回国后,分别在华东重工业部电子研究所、总参通讯部电信研究所从事军事通信研究工作。此时,正值抗美援朝期间,在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设备非常落后的条件下,急前方所急,艰苦奋斗,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完成的“时间间隔测量仪”的研制任务,为弹道研究所提供了炮弹初速度的测试设备;先后研制和改进了多种军用通信装备,为抗美援朝军事通信保障事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国防计量科技战线上的一朵“琼花”

  (前排右起8为乔石琼)

  1956年,乔石琼同志转隶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立即投入参与导弹控制计算机技术研究室的筹建工作。她以饱满的热情和虚心好学的态度,努力学习模拟和数字计算机技术,并带领青年同志,参加了模拟计算机的安装和使用维护工作。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导弹事业被提上重要日程。聂荣臻元帅指出的航天事业“开门七件事”中就有计量与测试技术。但是对于“计量”,此时航天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谁来扛这千斤重担?谁来走这一条“看不见摸不着”的研究征途?

  此时,面对钱学森“计量工作很重要”的邀请,面对这一从未接触的陌生领域,乔石琼毫不犹豫地担起“历史责任”。之后她服从国家需要,放弃自己的计算机研究,从零开始承担起筹建我国第一代航天计量测试队伍的重任。

  乔石琼作为中国航天计量事业重要奠基人之一,在“两弹一星”工程研制过程中,她始终站在世界计量科技前沿,以自己的卓越智慧和远见卓识,带领新中国第一代航天计量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攻破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关,解决了一大批关键技术难题,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开创了举世瞩目的航天计量基业。

  积极倡导并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引进为辅”的计量技术发展方针。乔石琼同志针对中国国情和航天科研的迫切需求,提出充分利用引进先进仪器,消化吸收,为使当时的航天计量技术能站在高起点,指明了方向。由于新生的共和国计量科技水平的不发达,计量测试设备也是“万国造”,特别是精密计量测试仪器更是凤毛麟角。此时,乔石琼同志以研制“十厘米噪声标准”为起点,结束了国防无线电计量仪器全部依靠进口的历史,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短期频率稳定度检定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铷激射器原子频率标准”(二院计量站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共同合作研制),198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提出和倡导“计量为型号服务”的工作方向。“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航天产品是尖端高科技的产品,不能没有无线电计量测试。乔石琼首先提出和倡导“计量为型号服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负责筹建了无线电、电学和时间频率的计量标准并开展了量值传递工作,并领导组织贯彻这一思想的落实。乔石琼根据某型号仿制任务对计量工作的需求,提出了充分利用院内精密测试仪器,建立“相对标准”,逐步开展检定工作的方案,经过批准和一年多的努力,建立了实验室,利用当时已有的精密测试仪器研究计量方法,建立了直流、低频导高频常用主要参数的相对标准,并陆续开展了检定工作,不仅满足了某型号仿制、设计定型的需要,并摸索出计量工作的一般规律,为进一步积极开展建立计量标准和检定方法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分院型号任务研制的开展,为确保型号各试验阶段量值的准确与统一,越来越显示出建立分院内统一的量值传递系统的必要性。测试处给予极大关注,先后举办了系列技术骨干培训和精密测试仪器展览,经过开展一定数量的计量检定工作,初步形成了二分院内电工、无线电计量系统,为分院的型号任务的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为建立较高的计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1962年-1963年,为保证某型号地面设备各系统对接参数的量值统一,身为仪器计量室主任的乔石琼代表测试处与总体部、生产厂共同研究并确定了主要对接参数的频段、量程和参试仪器清单;审核了各单位对参试仪器检定所用的主要标准装置;提出了各参试单位标准统一的意见,较好地保证了对接质量及试验的顺利进行。受到研制和试验部门的欢迎。

  1964年,为解决某型号试验前所用无线电、电工仪器统一计量问题,由她主持召开了这一型号统一计量工作会议。会议对计量测试仪器的要求以及如何保证计量标准统一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型号的研制和生产,并建立了“相对标准”,逐步开展检定工作的方案,满足了该型号的设计定型的需要。

  她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国防计量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富于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为国防计量科技发展作出了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乔石琼作为国防计量事业奠基人之一,她始终站在世界计量事业的前沿,以自己的卓越智慧和远见卓识,密切关注国际高新技术发展动向,十分重视新技术在计量测试领域的应用。

  上世纪70-80年代,乔石琼紧密配合“三抓”任务等各个型号研制任务需要,大力开展为型号研制所需的计量测试方法研究、计量标准研制等工作。先后提出了几十项计量标准和配套仪器研制科研课题,逐步形成了较完整的无线电、时间频率航天计量标准体系。1986年,《约瑟夫逊效应研究、建立直流电压标准》课题荣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极力促成了约瑟夫逊直流电压标准成为国家副基准,并代表国家参加了国际计量标准比对。为之后大型型号试验的统一计量和技术仲裁,确保科研、生产、试验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证作用,也确立了航天二院二〇三所(时为计量站)在大型型号试验任务中统一计量工作的技术核心地位。

  高风亮节,厚德载物成大器

  宋代大儒张载认为读书人的最高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乔老正是这样一位为中华民族崛起“立功、立言、立德”的人民科学家。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奋发图强的代表之一,始终彰显着中国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卓著的计量科学成就和贡献彪炳史册,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和人格魅力令人敬仰。

  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乔石琼同志在计量事业和学术上作出了卓越贡献,被中国计量届公认为有影响的计量技术科学家和“台柱”。她一生坚持学术标准和科学规范,对待科学问题一向“严谨、严肃、严格”的作风大力践行科学家精神;她始终紧跟科学技术发展步伐,始终保持着一位杰出科学家崇高的学术操守和价值追求,在保证型号各阶段量值传递统一、解决型号精密测试实际问题的工作中,总结出了国防计量任务的一套特性和规律,对国防计量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真理的担当精神。乔石琼,作为一名党员,一生襟怀坦白,始终以对国防建设和计量事业执著追求的言行,深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即使因受特殊的政治环境的影响而蒙冤,仍表现出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在思想上、行动上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光明前途充满必胜信心。不愧为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乔石琼以渊博学识和师表情怀,对青年人成长培养关怀备至,深受人们的尊重和爱戴。通过亲自为青年科技人员传授计量知识,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国防计量专业人才;离休之后,她仍老骥伏枥,心系国防计量的未来,将一生积蓄贡献出来,用作建立计量事业基金,以奖励在计量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年轻人。这,就是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范!

  山河勿忘,大国脊梁!今天讲乔老的故事,想让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令国人振奋的中国的今天,更是希望大家知道:中国,是何以成为今天!(季国)

[ 责编:战钊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