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2021年8月22日,一位老工人逝世的消息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他叫原公浦,是入选中国核工业功勋榜的技术工人代表,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经这样形容他:“他是一颗螺丝钉,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1959年,25岁的原公浦告别新婚妻子,踏上前往大西北的征途。直到出发前的一星期,家里人还都被蒙在鼓里。
【原公浦】在走的前一个礼拜,可以跟家里透露一下,我要调走了,要到大西北。
上世纪50年代,年轻的共和国遭受着西方国家的核威胁和核讹诈。发展自己的核工业,是新中国站上世界舞台,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核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原公浦肩负着一件特殊的任务。
【原公浦】这个是天下大事国家大事,不能出问题。我们没有更多的原料准备我们搞多次核试验,就这颗东西,一锤子买卖。
核心铀部件最后一道切削工序,需要使铀部件达到设计上要求的形状、尺寸和光洁度等。在没有精密机床的条件下,手动完成切削工作,其难度超乎想像。
1964年4月30日,加工轴部件的时刻到来了,这是一项危险性极大的工作,原公浦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原公浦】所以我就跟她(妻子)交代,我说我要去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万一我要出什么问题的话,你把女儿带大。她当时就哭了。
铀部件的加工在一间很小的密闭操作间里进行,原公浦和两个助手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戴着特制的三只口罩,开始了切削工作。一刀一丝,每一刀切下来的铀屑都有严格的标准。原公浦聚精会神地切削,助手配合他进行精密地测量,在单调的咝咝进刀声中,铀坯缓慢地改变着形状。经过4个多小时的精细加工,铀球渐渐成型了,现在还差最后三刀。
不能多一丝,不能少一毫。
原公浦定了定神,一刀切下去,停下来量一下尺寸,然后进行第二刀,再停下来仔细测量。切完最后一刀,原公浦用尽了所有的气力,瘫坐在地上。
这时已经是1964年5月1日的凌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脏——铀球诞生了,经过严格检测,完全符合规格要求。原公浦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称号——原三刀。
5个月零16天之后,装着这个铀球的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的塔架上成功引爆。
原公浦和他的同事们没有亲见蘑菇云升腾的场面,但是那一夜,他们已经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
在404厂,原公浦一干就是34年。退休后,他和妻子住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居民楼里。就像他的很多同事一样,干的,是惊天动地事,做的,是隐姓埋名人。
2020年1月15日,原公浦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
【原公浦】我们做的工作就是为了国家强大,为了强国梦,为了国防强大。
监 制
战 钊 宋雅娟
策 划
宋雅娟
科学审核
中核集团
编 导
宋雅娟 肖春芳
统 筹
韩浩楠
制 作
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鸣 谢
中核集团
联合出品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