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刘大响: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有“中国心”
首页> 科技频道>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短视频 > 正文

刘大响: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有“中国心”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21-10-14 11:54

  1990年9月23日,绝对是中国航空工业值得铭记的一个日子!当天零点,我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七级高压压气机首次上台运转。压气机是啥?有什么作用?简而言之,“压气机”就是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可以将对流过它的空气进行压缩,提高空气压力,供给发动机工作时所需要的压缩空气,同时也可以为坐舱增压、涡轮散热和其他发动机的起动提供压缩空气。在我国摆脱国际技术封锁,研发国产航空发动机的艰难道路上,压气机就是一头“拦路虎”。

刘大响: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有“中国心”

  实验场里这台高压压气机,凝聚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以下简称:涡轮院)所有科学家的心血。中国航空工业起步晚,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只能走仿制的路子,但画虎难画骨,仿制终究只在表面,难得精髓,造不出自己的航空发动机,就意味着整个国家航空工业、空军乃至整个国防的命脉捏在别人手里,没有自己的航空发动机,是中国航空扼待医治的心病。就在此时,治疗这场顽疾的医生,来了!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刘大响!

  1980年,国家下定决心自行设计航空发动机,刘大响带领涡轮院临危受命,披挂上阵。这期间,除了科研路上必经的难关,还有时代波折,如经费大幅减少(后期增加),人员思想动荡等等难题,刘大响带领的涡轮院,就像时代大潮里的一叶扁舟,载着研发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火种”,在浪潮中颠簸。所幸,他们有一位坚定的“船长”,自始至终,刘大响都坚信,航空发动机国产化不是梦!

刘大响: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有“中国心”

  终于,在10年后的1990年,高压压气机面世了!回到视频开头的那个试验场,刘大响和同事们屏住呼吸,瞪大双眼盯着即将开启的压气机,生怕一点异常。当一阶段试验顺利通过,在场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但二阶段实验,问题来了,压气机达到80%设计转速时,最高振动值瞬间达到13g,远超出安全规定值,为了保护设备,试验暂停,气氛一下又降到冰点,攻关小组即刻成立,2个月反复试验,多次分解装配,问题依旧。经过反复开会、探讨,刘大响最终拍板:快推油门使转子快速通过“临界转速”,这是一个破釜沉舟的方案,转子如果没能通过“临界转速”,极有可能失去控制,设备也会被打坏。刘大响思虑再三,下定决心,坚定的对同事说道:“你们大胆干,出了事故,我是第一责任人!

  1990年11月23日晚,七级压气机再次进行试验,当转子快到“临界转速”前,刘大响立即下令:“快推”。操作员立即将转速推上去。这一推,振动值马上回落到安全规定值以下,试验圆满完成!多年以后,刘大响对这场试验仍记忆犹新,他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那一天”

  自1986年担任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以来,刘大响经历过这样惊心动魄的试验不在少数。他主持完成了发动机高空模拟试车台主体设备设计、模拟试验技术研究和总体联合调试,他还负责完成了高性能推进系统工程预研和先进核心机技术研究等重要项目。1995年,刘大响经中国航空学会推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以后,他担任国防科工委和原总装备部两项大型A计划总师组组长,一干就是14年。此后,他还兼任国家两机专项专家组副组长,为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继续奉献。他的头发越来越白,皱纹越来越多,但中国的飞机越飞越快,越飞越稳!

刘大响:中国航空工业必须要有“中国心”

  时间回到1955年9月,青葱年华的刘大响,踌躇满志跨入北京航空学院,他在专业选择表格上填了四个字:服从分配,他只有一个想法: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学什么。最后他被分到发动机系设计专业,并在这条路上走了一辈子,为中国航空发动机奉献了终生。

  “我愿意贡献个人的微薄之力,直到自己的生命之光熄灭为止!”——刘大响

  监 制:战 钊

  制 片:金 赫

  科学顾问:周竞赛

  导 演:金 赫

  文 案:魏朝刚

  配 音:魏朝刚

  后 期:魏朝刚

  荣誉出品:军事科技前沿 了不起的中国人

  联合出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光明网

[ 责编:赵清建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