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为“刘氏硬科幻”的代表作,春节档强势占据大银幕的《流浪地球2》向无数观众展示了科幻世界的瑰丽与奇妙,其中气势恢宏的“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等场景所透露出来的“大基建美学”更是令人大受震撼,直呼“不愧是基建狂魔!”其中,数字基础设施在这个人类文明延续计划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点。
图注:《流浪地球》中的“大基建美学”
影片中,“数字生命”和“流浪地球”两项计划都极度依赖计算能力、数据存储和通信链路的发展,无论是计算机算力巅峰的“550”系列量子计算机,还是伴飞地球以提供预警、领航及通讯保障的“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以及完全人工智能MOSS和其对全球乃至太空中的人类资产施加控制所凭借的无处不在且高度互联互通的互联网,都可以看作是数字基础设施极大发展后的成果。
图注:《流浪地球》中的完全人工智能MOSS
起初,网络只是在特定国家或地区作为单独的孤立系统存在,而随着1962年第一颗通信卫星进入轨道,1969年互联网的发明,以及此后TCP/IP协议等标准化通用传输协议投入使用,全球电信网络才真正进入了互联互通时代,数字基础设施概念也随之出现。数字基础设施(Digital Infrastructure,简称DI)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要素包括海底电缆、有线地面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无线网络设备、卫星和卫星终端,软件元素包括操作系统、固件、软件和应用进程。数字基础设施的四个主要构建基块分别是:1)地面——有线和光纤网络以及这些网络连接的信息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基础设施、个人计算机(PC)和其他用户设备;2)蜂窝——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包括移动设备;3)空间——卫星和卫星终端;4)国际:海底电缆和电信网络接入点。
图注:5G赋能万物互联设想图
图注:覆盖全球的通信卫星让网络真正进入了互联互通时代
随着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涌现,数字基础设施在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影响日益显著。美国兰德公司于去年九月发布报告称,数字基础设施如何演变可能会对未来战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将在塑造大国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军事层面而言,相关技术、组织和战略的发展都依赖于数字基础设施:先进的武器系统和平台开发与运用需要微芯片(报告认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基础要素为芯片与标准),以网络为中心的作战概念需要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赋能,海外和空间态势也都需要构建在数字基础设施所支持的通信能力之上。例如美军作战概念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提出,要利用集成网络获取军事优势,并通过在联合部队中的传感器与射击器的无缝连接为对手创造多重目标困境。
图注: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正在飞速发展
图注:JADC2利用多域信息优势决定未来战争
各国对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视也在不断提高,美国政府就曾多次表达了对数字基础设施的战略兴趣,并且在过去五年中愈加频繁。这一点在国家层面具体体现有美国国防部的5G计划(专注于无线基础设施和技术的倡议)、美国联合人工智能中心(使用来自DI构建块和DI内部网络的数据来处理数据)、美国太空部队的建立(专注于太空的组织性变革)以及将美国网络司令部升级为一个联合作战司令部。而拜登政府基础设施计划《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进一步表明,美国政府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及其基本要素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芯片战”,美国的全球基建投资“B3W”倡议所瞄准的也是数字技术等新型基建领域。
在人类社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军事、经济、信息等方面都在向数字化转移,既为人类社会和国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国家安全方面的挑战。为了把握数字机遇、应对数字挑战,业内应该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大力发展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通信网络、数据存储、海量算力等基础设施,构建一个强大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覆盖全域的高度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陈旭,资深军事专栏作家,新浪微博军事博主,现任渊亭科技情报智库部情报分析师,曾获光明网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2018年度优秀作者、军武次位面2017年王牌作者、军武次位面2018年上半年十佳军事作者以及年度优秀作者荣誉称号、军武次位面2019年年度优秀作者等荣誉称号。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作者:陈旭 (渊亭科技)
审核专家:费伯禹 (中国军网)
策划:金 赫
【征稿令】
为在全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光明网科普频道面向创作者征集各类原创优秀科普、科幻作品,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各领域专业人士、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等积极参与,首次投稿作者请提供个人简介。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